南京招標投標云網
南京招標投標協會主辦
當前,“人工智能+”正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近日,《江蘇省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5版)》(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作為推動江蘇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這份指南勾勒出了未來幾年全省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化的清晰藍圖。
優勢,一塊寶貴的“試驗田”
本次《指南》的發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部署和江蘇省“1650”現代產業體系規劃,發揮標準在人工智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為技術的快速迭代和產業的規模化應用提供統一的“技術語言”和“規則底座”。
近年來,江蘇省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各地市人工智能產業特色鮮明,這種差異化、互補化的區域布局,使江蘇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
“江蘇的獨特優勢,源于其雄厚的產業基礎和企業較高的數字化成熟度。”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東分院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江蘇省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測試與評估工作組組長嚴小格分析,特別是在制造、醫療、交通、低空等領域,具有大量有價值的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驗證、迭代和商業化提供了寶貴的“試驗田”。同時,各行業在信息化、數字化進程中積累了豐富、高質量的行業數據。江蘇省內擁有眾多高校和一流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領域不僅在全國位于第一方陣,在國際也有一定影響力。強大的產業應用基礎和科教資源支撐相結合,構成了江蘇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制定工作的顯著優勢。
《指南》在整體架構上銜接國家的指南,確保大方向和國家要求一致。在內容上進行互補,比如對于通用性強的基礎標準,直接采用或引用國際、國家標準;對于國家暫未覆蓋、但江蘇有強大產業需求的領域,則制定更高要求或更細化的地方和團體標準,做出特色,形成示范,將經過江蘇產業實踐驗證的優秀標準,推動上升為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
開路,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為什么要做標準體系,標準化如何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達智匯科技服務(蘇州)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源于制造、服務智造的AI科技服務公司,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伏羲工業AI中臺,提供全棧技術能力與無代碼開發工具,賦能制造企業自主構建AI模型,目前已服務了全球1000多家制造業企業。
“近年來,達智匯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如牽頭《元宇宙參考架構》國家標準及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企業生產力征信團標。標準解決了產業鏈技術互通難、協作效率低的問題。若無統一標準,將導致系統兼容性差、數據孤島化,增加集成成本,制約技術規模化應用與產業協同發展。”達智匯科技服務(蘇州)有限公司市場生態戰略總監王也認為,此次發布的人工智能標準指南為制造業企業的人工智能場景挖掘和技術落地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規范與評估依據,有助于減少重復開發成本,加速企業AI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指南》兼具“導向器”和“加速器”功能,明確到2027年,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20項以上;制定地方標準、團體標準50項以上,其中服務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標準不少于20項。建成國家和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不少于30項,重點產業鏈標準應用覆蓋率達到85%以上,形成體系完備、應用廣泛、示范效應顯著的人工智能標準先行區。
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江蘇將強化產業聯動,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相關標準研制,圍繞大模型、工業AI、智能芯片等重點標準研制方向和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實際需求,組織企業“揭榜掛帥”,分類推進“急用先行”標準制定。
迭代,標準體系將動態調整
提及當前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的重難點,嚴小格用“重點明確、難點突出”八個字來概括——
重點一是夯基壘臺,優先制定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如測試評估、數據治理、模型算法等,這是整個體系的基石。二是聚焦應用,在智能制造、具身智能、低空產業等優勢領域,快速推出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標準。三是安全可控,與國內和國際標準做好銜接協同,為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難點首先是技術迭代快與標準制定周期長的矛盾,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如何讓標準不至于剛出臺就過時,需要探索更敏捷的標準制定和更新機制。其次是跨領域協同的復雜性,人工智能是賦能型技術,與各行業融合時,術語、接口、協議千差萬別,協調難度極大。然后是創新與規范的平衡,標準過于嚴格會扼殺創新,過于寬松則失去規范意義,需探索如何在鼓勵技術發展的同時管控好倫理、安全風險。
而這些重難點在《指南》中也有所體現,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平衡技術創新與風險防控的核心在于通過標準為創新劃定“安全跑道”,而非設置“路障”。《指南》通過設立獨立的安全與治理模塊,構建了覆蓋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確保在鼓勵技術探索的同時,將倫理、安全等要求內嵌于研發和應用流程中。
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標準體系將動態調整。省人工智能標委會將定期對《指南》進行全面評估,根據技術演進和產業需求滾動修訂,確保體系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對已發布的標準,也會實施定期復審機制,及時修訂或廢止不適用的標準。
未來,標委會將做好長遠規劃與布局,深化“向上對接、向內整合”的發展路徑。一方面積極對接國際、國家和省內人工智能標準資源,凝聚“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籌建各領域工作組,形成標準共建生態;另一方面重點追蹤行業發展趨勢,完善前沿領域標準的布局規劃,以高標準引領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