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標投標云網
南京招標投標協會主辦
招標代理資格重大變革這些觀點你贊同嗎
口文/萬玉濤 柏玲
有關單位近日就修改《招標投標法》第十四條召開調研論壇會。由于《招標投標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是招標代理資格相關事宜的內容(從事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其資格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從事其他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其資格認定的主管部門由國務院規定。招標代理機構與行政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不得存在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益關系)。因此,有業界人士驚呼——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格馬上要取消了?據悉,有關部門近期還在研究中央投資項目招標代理資格是否取消的問題。
據政府采購信息報/網記者了解,《國務院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10〕21號)將“藥品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列為被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3〕19號),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審批和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質認定被取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明確,自2014年8月31日起,取消財政部及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實施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以下簡稱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行政許可事項。
如果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格、中央投資項目招標代理資格也被取消,那意味著招標代理資格將全面終結。招標代理資格取消后對招投標市場又會有哪些影響呢?相關部門又當如何加強對招標代理的監管?
招標代理資格取消對市場有何影響?
南開大學教授、政府采購知名專家何紅鋒表示,招標代理機構資格取消后,招標代理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取消招標代理資格意味著取消了招標代理的門檻,必然會導致進入或者想進入招標代理市場的企業的增加,也會導致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良莠不齊。對采購人或者招標人而言,選擇代理機構需要更加認真。選擇好的代理企業會獲得比以前更好的服務。反之,獲得的服務可能還不如以前。但從總體上說,取消招標代理資格,對提高招標代理的服務質量有積極的意義。
在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副院長姜愛華看來招標代理機構資格取消,對招投標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將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激發招標投標市場乃至公共采購市場活力。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雖然對規范招標投標代理業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招標投標市場不斷發展、招投標規模的擴大,“資格認定”從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市場的發展,甚至滋生了少許權力腐敗的現象。因此,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轉變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改革上的道路上再次邁出的堅實步伐。
二是將促進工程、貨物和服務招投標市場規則的進一步統一。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的取消,形成了貨物和服務采購招投標代理機構和工程招投標代理機構資質管理不統一的局面,不利于公共采購大市場的形成。因此,取消代理機構資格認定,有利于推進招投標市場頂層設計的一致性。
三是將極大地促進社會中介代理機構的發展。對社會中介代理機構而言,由于招標業務代理資格不再有門檻,這意味著,一方面有更多的代理機構有機會參與招投標代理業務中,另一方面,招投標代理業務市場競爭會更激烈,需要代理機構“拼實力”、“拼服務”。
四是將進一步增加招標人自主權。增加招標人自主權是當前國際公共采購規則的發展趨勢之一,能夠更好地實現招投標“物有所值”。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對于招標人而言,其在代理機構選擇上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可以根據具體項目選擇最適合的代理機構。
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翔介紹,財政部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和商務部的機電產品國際招標代理機構資格已取消兩年多了,業內有一定規模的招標代理機構的業務并未受到太大沖擊。因為招標代理行業說到底是現代服務業的一個分枝,招標代理機構所從事的工作是咨詢服務,與選擇律師、投資咨詢、財務咨詢等服務機構一樣,委托方最終還是會以服務的能力、水平和質量作為其選擇服務機構的主要考慮因素,最優秀的企業還是會與最優秀的咨詢公司合作,這樣既能實現品牌互動,又能確保實現其自身的既定目標。因此,即使現有的其他招標代理資格全部取消,可能只會引發部分代理機構的經營業績出現一些波動,個別代理機構被淘汰出局,但不會出現整個行業的重新洗牌,市場最終會發揮其固有的優勝劣汰的機制和作用。
湖北省漢川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倪劍龍認為,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是順應“放管服”改革的趨勢,可以減少相關行政成本,進一步放開市場,培育公開、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同時,促進和保障政府管理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向事中事后監管,激發市場活力,“另外,還可以消除市場上的空殼代理機構,現在很多代理公司根本屬于三無產品(無場地,無人員、無資金),通過一定手段取得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證書后,以出借代理機構資格發展下線求生存,掛羊頭,賣狗肉。取消代理機構資格后,讓這些躺在資格證書上賺錢的人失去金飯碗。”
在倪劍龍看來,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還有助于建立個人執業制度機制。現行的招投標管理制度,對招標代理機構約束的多,對具體執業人員約束的少,從某種意義上講,招標代理機構的存在就是代理執業人員從事違法行為的擋風墻,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就等于把這堵墻給拆掉,有利于落實采購代理人員的個人責任,個人執業制度的建立更是對招標投標的誠實信用原則的根本體現,以代理從業人員執業資格等為代價的誠信體系建立將更加有利于強化代理從業人員遵紀守法,促進代理事業有序健康發展。
“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符合市場優勝劣汰競爭規則,目前,很多招標代理機構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且大多數還僅處于CTRL+C和CTRL+V階段,所有招標文件都是千篇一律,評標標準評標辦法一模一樣,采用綜合評估法評審的,有些招標代理機構制作的招標文件評分標準居然全是評委酌情打分,沒有具體的量化,讓招標流于形式,無法體現招標競爭擇優擇強的目的,究其原因是代理人員根本沒有對于招標人(采購人)的采購需求作任何市場調研和分析論證,更無法也沒有能力去對評標因素作科學合理的量化。” 倪劍龍說,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 ,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打破原甲級、乙級、暫定級分灶吃飯的做法,讓掛靠證書打天下成為歷史,一方面有利于從業人員自覺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優勝劣汰,實現市場配置資源,促進市場主體的新陳代謝。
招標代理資格取消后有關部門如何監管?
“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將工程招投標主管部門從審核代理機構的具體事務中解放出來,有利于主管部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政府采購市場的監管上,其職能要從前端的'門檻管理”'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尤其要加強質疑投訴管理、合同管理。“姜愛華如是說。在她看來,取消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也會給行業協會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有利于其更好地發揮服務與自律管理作用,如加強對代理機構的培訓服務、建立代理機構誠信體系等,促進我國招標投標事業的健康發展。
何紅鋒的觀點是,招標代理資格取消后,政府主要是從負面評價角度對招標代理企業進行監督。在招標代理資格制度下,政府主要是從正面評價角度進行監督,主要是規定哪些代理企業可以進入代理市場、可以從事哪些代理業務。招標代理資格取消后,政府和協會主要是對代理活動進行監督,主要是發現代理過程中的問題,并對企業的問題進行評價,比如列入黑名單。
金翔則認為,這與整個國家要依法治國一樣,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也應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如果招標采購的某項工作依法依規需要事前監管,就不能延至事中或事后再進行監管。反之,如果招標采購的某項工作依法依規無需事前監管的,則應按”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徹底放棄事前監管。同樣,事中和事后監管也要依法實施,凡是可以由行業來發揮自律作用或由市場發揮約束作用的,就不要輕易設置或施行事中和事后監管,尤其是針對每個項目的”一步一報“式的監管,以盡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市場的活力,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