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標投標云網
南京招標投標協會主辦
PPP項目投融資模式亟待轉型
自2014年推廣應用PPP模式以來,簽約項目增長迅猛。從落地項目看,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主要是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等,民間資本投資比例還有待提高,PPP項目投融資模式亟待轉型。
PPP項目融資的三類主體
自推廣以來,PPP服務模式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項目的推進并不盡如人意,累計落地率并不高。
造成PPP項目落地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但綜合來看,關鍵原因還是資金問題。一方面,社會資本有著巨大的資本金及債權融資需求,但卻普遍性地融資困難;另一方面,金融資本有著巨量的資金,卻感覺難以找到合適的項目。
目前,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主要以央企、地方國企、民企三類主體為主。不同社會資本主體面臨的外部融資環境不同,需解決的問題也有所不同。
央企是PPP領域最大的社會資本主體。截至2017年年底,央企累計中標PPP項目超過2萬億元。但由于PPP項目普遍投資規模較大,在大量參與PPP項目的情況下,即使是資金實力最為雄厚的央企也同樣面臨著自有資金難以滿足項目資本金需要的問題。對于債權融資,央企還可以比較順利地獲得資金,但成本同樣上升明顯。隨著《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的頒布,央企參與PPP業務的方式將面臨重大轉型。未來央企會更加理性,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投資決策會更加謹慎,與地方國企、優秀民企等社會資本之間的合作將有可能迅速發展,并有可能通過出讓項目股份、增資擴股、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實現存量PPP資產的釋放,以降低自身杠桿率,防控經營風險。
地方國企是市場上僅次于央企的社會資本主體。截至2017年年底,地方國企中標.PPP項目金額達已采購完畢項目總規模的32.37%。相比央企,地方國企的債務壓力、經營困難更大,《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也存在向下傳導至各省國資委層面的可能,對于地方國企進一步參與PPP項目可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民營企業面臨著資本金和債權融資均比較困難的窘境。據了解,目前民營企業已中標的項目數量占比為46.7%,金額占比僅為25.07%,且即使是優秀的上市民營企業,其參與的PPP項目的真正融資落地率也不足50%。在當前趨緊的金融環境下,民營企業承接PPP項目更受影響。
由此可見,目前PPP項目的最終資金來源還是以銀行和保險公司為主。PPP項目投資分為權益和債權兩部分,傳統上銀行是PPP項目債權融資的主要資金來源。雖然近年來表外業務的擴張打開了商業銀行利用理財資金參與項目權益投資的窗口,但在強監管環境下,商業銀行對項目資本金進行投資已面臨嚴格約束。
與商業銀行相比,保險公司參與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歷史相對較短,隨著近年來保費收人大規模增長,保險資金對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規模快速增長。但同行業和跨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保險負債端的成本逐漸增加,對項目投資收益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難以滿足某些PPP項目低成本融資的需求。此外,PPP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周期長、不確定性大,權益投資的風險相對較高,而保險資金的風險偏好比較保守,保險資金對項目進行股權投資的動力不足。
發揮金融機構的投融資主渠道作用
在當前形勢下,包含PPP項目在內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項目資本金及債權融資需求規模巨大,但現實的情況是,有些金融機構還很難對PPP項目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投資。隨著國家及相關部委系列文件的陸續出臺,金融機構傳統的資本金投資模式已不可行,迫切需要進行投融資模式轉型。
PPP模式是當前我國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主流模式,發展前景廣闊,不僅為金融機構進行資產配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提供了相對安全的投資渠道。因此,金融機構應該對PPP項目的投資風險和發展前景保持積極態度。進行PPP項目資本金投資,金融機構應該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適應形勢,形成合理的PPP項目股權投資觀念。金融機構通常較少參與項目公司日常管理,也沒有能力承擔項目建設的安全、質量、進度、環保等方面的責任和風險。因此,在項目收益的分配上,不可能存在絕對公平、完全平等的最佳方案,只能是各方利益的有效平衡。
二是樹立合作共贏的理念,聯合PPP行業內的各類資源組建聯合體參與PPP項目。聯合體成員之間取長補短、明確責任、權利、利益和義務,將項目的收益和風險在聯合體成員間進行合理分配,形成聯合體成員均能接受的合作方案。
三是回歸項目投資本心。要對項目本身的可行性和項目相關各合作伙伴的可靠性等關鍵要素進行深入細致分析,準確評估項目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在此基礎上與相關合作方確定主要合作條件。
即使在股權融資中,也需要注意采取適當措施來防范風險,可以成立股權投資基金、利用優先股、永續債等夾層投資模式、通過施加財務指標約束提高項目盈利能力,保障股權投資人的投資收益;金融機構也可以借鑒國外專業基礎設施投資機構的經驗,組建專業化的基礎設施投資機構,建立熟悉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專業化項目管理團隊,加強投資能力。
(來源:中國財經報 劉暢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