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標投標云網
南京招標投標協會主辦
招標代理內控合規分析和應對
江蘇省招標中心有限公司 朱 敏
今年是《招標投標法》頒布20周年,20年來,招投標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央推進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轉變政府職能,招標代理從資格許可準入發展成事中事后監督的完全開放的市場。一度時期,行業面臨低價競爭、無序競爭,萌生了一大批2人公司3人公司,拎個公章就做招標,經過一段時間市場的較量,沉淀出了一批正規軍。“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
最近幾年,招標代理機構被巡視,被審計,還要應對行業主管部門的雙隨機檢查,招標已經被推到了風頭浪尖,招標人講求性價比高,行業監督部門講求合法合規,紀檢講求反腐倡廉,12345說講求讓信訪人滿意,代理機構在夾縫中艱難生存,遇到問題都找“代理”,“代理”也是一把辛酸淚。但是,作為招標代理,仔細思量,項目質量是在過程中產生的,對于項目操作的內控合規就體現出招標代理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檢查部門多了,投標人投訴渠道多了,社會誠信體系不完善,能做的就是保證項目質量,合法合規,為生存謀空間,為發展謀大局。
一、招標代理突出風險點
(一)投標人投訴渠道增多。除了異議投訴外,通過紀檢、監察、12345的信訪舉報越來越多,有問必答,有訴必應,投訴的零成本讓投標人越來越“得心應手”,沒中標投個訴,不高興舉個報,甚至因為招標人采購的需要我滿足不了,就是不合理,我就攪一攪,反正對自己無絲毫影響,浪費了大量的政務資源,也給招標代理機構增添了不少無意義的工作。
(二)審計巡查愈演愈烈。標書費收取、投標保證金退還成為近幾年審計巡查的重點。根據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以及改善營商環境的總體要求,標書費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投標保證金也應嚴格按法律限定的時間退還甚至不收取投標保證金,招標代理機構收費降低,采購履約也無法保障。另外,專家的抽取也成為關注點,招標代理機構往往很難回答對于專家抽取規則、評標過程打分情況、專家多專業領域評審等一系列問題。
(三)“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于招標代理機構的審查已經從事前審批發展為事中事后監督檢查。事中事后檢查發現的問題往往都是即成事實的問題,甚至已無法修正和彌補,對于招標代理機構來說,風險更大,后果更嚴重,不確定性更明顯。從各行業主管部門的通報看,有些問題還難以避免,法未禁止也不可為。
二、招標代理面臨的風險
(一)政策性風險。法律法規更新快,政出多門,覆蓋面廣,市場細分、監管條塊化,法律法規層出不窮,知識更新不及時,政策動態掌握不透徹。
(二)脫離監管風險。一個單位或項目涉及多個主管部門,各部門法規規章存在交叉,國家和地方不一樣,行政、業務關系隸屬不同,監管方式、項目流程、進場方式均不同,甚至還存在博弈,一不小心就會“脫離”監管。
(三)多方干擾風險。招標人意愿性、評標專家傾向性、投標人利益性,多方因素均會干擾招標投標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得不到體現,招標代理人員業務能力不強,對政策無知無畏,都會給招標失敗埋下隱患,給項目實施帶來風險。
三、招標代理應對風險措施
(一)定位招標代理服務。服務什么樣的業主,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我們到底是為了做個項目還是為了做成項目。招標人為什么選擇招標這種采購方式,一句話,為了風控。招標代理服務就是通過合法合規的程序為業主采購到符合項目需求的產品而提供的全過程咨詢服務。這就要求招標代理不僅僅是提供簡單的程序化服務,流程只是最基礎、最低端的生產價值,咨詢才是招標代理賴以生存并贏得更大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清單、圖紙能不能把個關;采購履約能不能進行有效監督;項目實施能不能科學地開展技術論證;甚至對招標人開展必要的招標理論培訓、建立完善的采購體系等等,都是檢驗招標代理水平的標尺,成為招標人信任的招標專家,才能提升服務價值,延伸服務鏈。
(二)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招標代理是知識密集性行業,項目是靠人做的,質量是控制在項目經理手上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成熟的項目經理起碼5年以上業務助理工作經驗,具有招標師或中級招采人員水平,有5-10年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對招投標法律體系有個全面的理解,才能獨立的操作項目,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長效的培訓機制,看不如聽,聽不如講,融入業務實踐,提高培訓實效,項目質量才有保障,公司發展才有后勁。
(三)制訂項目招標方案。招標項目千萬件,一件一件不重樣。因為招標人主體性質不同,項目資金來源不同,地域性政策不同,導致同類的項目,招標實施方案千差萬別。所以制訂好招標方案就是項目成敗的關鍵,對質量問題采取分級處理,把質量考核納入日常工作考核,繃緊質量這根弦。不闖紅燈、不踩紅線、不破底線。我們只要純綠色的收入,不要有污染的效益。每個項目都應該制訂詳盡的招標方案,打有準備之仗,不能想到哪做到哪,要走一步看十步,做項目可招性評審,在事前與監督部門、招標人做好充分溝通,從項目前期準備到項目采購合同的簽訂,一攬子提供咨詢服務,對技術條款要有深入的研究,提升招標代理的專業性。
(四)依托信息化配套平臺。《招標投標法》修訂稿中已明確依法必招項目全部采用電子招投標方式,電子招投標已經走上高速路。信息化建設不僅是為了適應電子招投標發展,另一方面,也解決了一些內控合規的審核工作,通過系統識別對關鍵風控點進行強制校驗、實時提醒,減少人工干預,既是解放力,又是內控合規的有效措施。通過標準化工具開發,有效落實法律法規政策;項目全流程線上操作,也極大地體現招標項目的公開公平公正,江蘇省招標中心有限公司開發“云開云評”,遠程異地開評標,全程錄像錄屏,疫情以來項目實施了3000多個,質疑投訴少了,投標人少跑腿成本低了,招標人也滿意了。按照信息化系統建設3年規劃,還將全面打造項目實施無紙化的系統平臺。
招標代理機構想要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招標代理附加價值,就要以轉型升級,業態創新適應市場需求。提升服務水平和項目質量是代理機構的核心目標,服務水平上的提升即是轉型的方向;項目質量的提升即是向重專業重研究的高階層次的技術咨詢服務轉變。以依法合規,專業服務,優質高效為發展基石,逐步延長服務鏈,探索招標采購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促進招投標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