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標投標云網
南京招標投標協會主辦
依法規范招標采購融合現代智慧供應鏈的路徑探索
——在第五屆國有企業物資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研討會上的發言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副會長、中國招標公共服務平臺高級專業顧問 李小林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創新建設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已成為推動供給側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增長,也是國有企業和招標采購行業共同面臨數字化轉型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們應當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的要求,既要堅持依法規范招標采購公平競爭交易的法律制度,又需要加快融合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和共享大數據的思維、技術和方法,努力探索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實現依法招標采購與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徑方式。
依據國務院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資委對中央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著力優化供應鏈管理,持續提升采購的集約化、規范化、信息化、協同化水平的要求,以及促進企業供應鏈采購“提質降本增效”的要求;結合《招標投標法》相關法律制度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修法送審草案;借鑒中央企業建設現代智慧供應鏈與“互聯網+”招標采購的實踐成果。值此機會,我談幾點粗淺認識,期望與大家共同探討交流。
現代供應鏈是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效率為目標,以整合共享資源為路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構建產品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系統集成和高效協同的網鏈組織結構。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企業供應鏈體系的競爭能力,并最終體現于市場客戶需求的滿意程度。
建設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與依法規范招標采購制度應當相互融合統一,相互促進完善,決不應該相互對立排斥。既要堅持依法規范和改革完善統一開放和公平競爭的招標采購交易制度,又要積極創新和轉變企業供應鏈采購的價值理念和實現方式,優化提升企業供應鏈采購管理。
一、堅持招標采購開放競爭公平交易、精準匹配的價值理念
招標采購并非“萬能工具”,承載過多、過大和過高的功能作用,必將一無所能,并喪失本源優勢功能。
招標采購制度應當堅持開放公平競爭、科學公正評價和精準匹配、誠信履約的價值理念,這對于建立和優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是,招標采購競爭機制既無法替代解決企業治理結構及其自主經營決策的權利責任機制問題,也無法防范管控企業采購可能存在腐敗、質量、進度和價格風險等所有問題。
同理,企業在供應鏈和招標采購實踐中暴露的諸多問題,不能全歸咎于招標采購制度的缺陷,從而掩蓋問題的真正原因與責任。應當從優化融合供應鏈管理與招標采購制度兩個方面,探索破解企業招標采購實踐困境的有效路徑,包括:
* 改革完善企業所有制治理結構;
* 確立企業主體依法自主采購交易決策和監督約束機制;
* 提升企業供應鏈管理能力;
* 準確分類規劃管理需求;
* 科學選擇采購組織形式和方式;
* 精準管理供應商能力信用與績效;
* 提升招標采購隊伍專業素質;
* 一體共享市場信息,建立招標采購智能交易體系;
* 轉變政府監管職能方式。
顯然,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唯有堅持制度改革、技術創新以及系統協同,形成持續合力,方能實現預期目標。
二、精準選擇招標采購方式與組織形式
企業以產品生產管理為中心轉向滿足市場客戶需求為中心,需要從按設計標準制造產品轉變為按需求柔性定制產品。企業實現這一轉型升級,需要改革完善和精準選擇招標采購方式與組織形式。既不能以企業供應鏈和戰略合作連續穩定的名義,排斥與放棄招標采購公開公平競爭交易機制;也不能以公開公平競爭和防止腐敗交易的名義,要求企業所有采購需求一律采用公開招標采購。
1、科學分類規劃管理采購需求。企業需要集中提前分類規劃定位和精準描述需求,是優化設計需求,精準匹配供應商,實現采購價值的基礎。組織實施采購需要精準區分:批量與零星、集中與分散、標準與定制、設備與耗材、跨區與屬地、常態與應急、戰略與當期等不同類型需求。唯有精準分類規劃定位需求,方能選擇合適的采購方式和組織形式,精準尋求和識別評價能力信用匹配的供應商及其供應鏈系統。需求沒有提前科學分類規劃定位和精準描述是大多數招標采購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并由此成為采購人推卸招標采購實施能力責任,抱怨招標采購制度的借口。因此,企業建設智慧供應鏈采購體系,首先需要加強和優化采購需求管理這個薄弱環節,實現智能科學分類管理需求。
2、單一招標方式轉變為多種采購方式互補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運用,有效改善了談判、詢比、競價等采購方式公開競爭、公平交易和依法監督的功能作用。強制單一招標方式的采購將逐步減少,并改變為多種采購方式互補應用。采購人可依據采購項目的市場供求關系和競爭結構,結合項目需求實現路徑的標準化與個性化程度,依法自主選擇和規范運用合適的采購方式。
3、單次分散重復采購轉變為集約連續協同采購。企業建立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必然要改變一次性、分散性和重復性的低效率采購組織形式,需要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集約、連續和高效協同采購組織模式。企業分層次、分部門、分階段獨立采購模式需要轉變為各層次、各部門、各階段協同組織實施采購模式。因此,企業需要科學規劃設置各層次、各部門、各階段協同組織管理需求、組織實施采購和履行采購合同及其供應商績效評價激勵的職責權利與責任考核機制。
三、科學設計招標采購評價和定標方法
1、市場交易主體的評價方式需要轉變。市場資源重組、要素流動和信息傳播的節奏效率正在加速變化。以往對市場交易主體資格能力和業績信用一次性靜態合格評價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供應鏈采購實時精準匹配評價的需求。市場交易主體資格能力信用一次性靜態合格評價需要加快轉變實現集中實時精準匹配評價。當前,市場交易主體違約失信以及投訴舉報現象居高不下的基本原因依然是市場信息沒有實現充分實時共享,市場需求與供應雙方評價選擇依據的信息失全、失時和失真并由此留下了弄虛作假的空間。
因此,迫切需要深度融合運用招標采購公共服務網絡區塊鏈以及智能信息技術,實現:
* 潛在市場交易主體充分共享市場信息并全面客觀評估需求與供應雙方狀態;
* 集中實時組織智能精準和客觀評價采購需求與供應商資格能力信用的響應匹配程度;
* 持續動態考核管理潛在供應商及其供應鏈體系的資格能力信用與履約績效。
2、改革完善招標評標和定標相互分離制約、相互補充完善和防范糾正失誤機制。包括:建立網絡共享專家資源;實現網絡異地遠程評標;科學設立評標專家咨詢參謀分工定位;科學選擇和設置評標辦法及因素標準,特別需要區別以下評價要素:
(1)單個項目采購成本靜態評價需要轉變為企業供應鏈系統采購全生命周期成本與收益的動態綜合評價;
(2)科學區分運用客觀可量化計算評價因素與主觀定性分析評價因素;
(3)科學區分集中標準穩定評審因素與一次個性定制評審因素;
(4)科學區分公開信息評審因素與封閉保密技術定制評審因素;
(5)科學評價推薦與風險決策定標實行相互分離制約,讓評審專家回歸咨詢參謀定位;確立采購人依法自主采購的職責權利與自律責任。
四、建立智慧供應鏈采購交易網絡體系
1、依托共建共治電子招標采購交易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實現一體化聚合共享市場大數據。這是建設現代智慧供應鏈體系,實現全流程招標采購網絡數字交易;維護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誠信自律和依法規范的市場交易秩序;確立市場主體依法自主交易的權利與自律責任,優化市場營商環境的必要技術體系。為此,國有企業依法必須招標采購項目,除了依法需要保密的商業與技術信息,應當通過電子交易平臺互聯公共服務平臺網絡,依法公開交易數據,接受政府和社會網絡公開監督,這是國有企業遵守公共資源交易秩序必須履行的社會公共責任。
2、基于電子招標采購交易公共網絡體系,結合運用區塊鏈技術,逐步構建形成分布式主體交易平臺節點,適應企業專業化、個性化、系統化高效自律協同需求的現代智慧供應鏈采購交易網絡以及智能交易客服工具體系。
企業電子招標采購交易平臺節點是智慧供應鏈體系內外數據信息流互聯集成,并與物流、資金流緊密融合協同的信息樞紐。企業應當根據自身供應鏈體系特點需求,自主選擇獨立或聯合建設運營,或者租賃使用市場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獲取專業化、個性化招標采購電子交易服務。特別需要區別工業與工程招標采購電子交易與消費流通電子商城(超市)交易需求模式存在的實質差別。同時,實踐證明政府集中建設供給電子交易平臺無法滿足企業供應鏈采購專業個性、精準匹配、風險控制、系統更新、資源投入、連續協同的復雜需求,以及適應主體自主交易決策的權利責任機制。為此,國家始終倡導“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方向推廣電子招標投標”。整合共享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也提出了同樣要求。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又提出,“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支持各類所有者企業參與要素交易平臺建設”。
3、運用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設事中事后網絡在線交易的行政監督和大數據智能監督體系。逐步取代使用紙質前置審批監管方式,實現人與人的主觀交易監管體系轉變為數字與數字的客觀管控交易體系。
我們深信中央國有企業和招標采購行業會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數字經濟戰略,通過科技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實現現代智慧供應鏈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一體融合。努力推進企業現代智慧供應鏈與依法招標采購體系的深度融合,實現集中共享、專業定制、科學評價、精準匹配,公開公平、自主自律、連續協同和依法規范的招標采購價值目標和路徑。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加快建立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