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標投標云網
南京招標投標協會主辦
2023年全國政府采購再破3萬億,財政部重拳打擊違規行為
第一財經資訊 陳益刊
最新的全國政府采購數據出爐。14日財政部公開了2023年全國政府采購簡要情況。2023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33929.6億元,與2022年相比下降約3%。這是自2016年以來,連續第8年政府采購規模突破3萬億元。不過近三年(2021至2023)政府采購規模持續小幅下滑,這可能跟財政收支矛盾加大、地方堅持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非剛性支出有關。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近些年這筆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比重在10%左右,是財政資金的重要支出方式,也關系著不少企業經營,因此備受關注。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貨物、工程、服務政府采購規模分別為7738.1億元、14486.8億元和11704.8億元,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比例為22.8%、42.7%和34.5%。與2022年相比,2023年工程和服務的政府采購占比有所提高。隨著近些年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深入推進,服務類采購規模占比在2017年首次超過貨物類,今年這一占比更創近年新高。財政部數據顯示,從組織形式看,政府集中采購、部門集中采購、分散采購規模分別為8038.3億元、1522.4億元和24369.0億元,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23.7%、4.5%和71.8%。近些年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采購人分散采購的范圍和采購自主權不斷擴大,分散采購占比持續提升。分散采購主要解決采購人的急需、小額、特殊要求、專用產品(項目)的采購問題。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從政府采購方式看,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詢價、單一來源、框架協議采購規模分別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76.3%、0.6%、1.8%、12.3%、0.6%、3.1%和1.5%。不難發現,公開招標采購占主導地位,但占比與2022年相比略有下滑。為了完善政府采購支持科技創新制度,今年財政部創設政府采購合作創新采購方式,即采購人邀請供應商合作研發,共擔研發風險,并按研發合同約定的數量或者金額購買研發成功的創新產品的采購方式,旨在一體化推進創新產品研發與應用推廣。政府采購支持綠色發展、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功能作用也得到有效發揮。比如,財政部數據顯示,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2023年全國政府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為25239.8億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總金額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74.4%;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15778.3億元,占授予中小企業合同總金額的62.5%。如此龐大的政府采購金額,也成為地方審計關注焦點。近期一些省份陸續公開了2023年當地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其中指出政府采購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部門單位無預算、超預算采購,隨意性大。政府采購程序不合規,有的未履行公開招標程序或先實施后招標。政府采購中,串通投標、違規轉包現象時有發生,有的招投標文件內容設定不合理,設置傾向性條款及評分規則;有的未進行價格比對導致采購價格偏高。政府購買服務不規范,有的部門單位將應直接履職的事項外包給第三方實施等。對于政府采購領域長期存在的上述問題,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公開《政府采購領域“整頓市場秩序、建設法規體系、促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下稱《方案》),其中要求強化政府采購監管,推動整頓市場秩序。比如,《方案》要求,針對當前政府采購領域反映突出的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采購代理機構亂收費、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供應商圍標串標等四類違法違規行為,財政部將牽頭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近日公開的《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中稱,財政部優化政府采購領域營商環境,對6000多家代理機構、3萬個政府采購項目進行檢查,著力糾治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代理機構亂收費、供應商串通投標等違法違規行為。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教授黃昊告訴第一財經,對于政府采購領域出現的典型問題我們應辯證地看,既要高度重視,積極整改提高,又要認識到政府采購業務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牽涉面廣,客觀上也容易滋生違規問題,需要伴隨著市場機制、社會信用和法治環境的不斷完善而逐步解決。上述《方案》提出,加快推進政府采購法規建設、制度建設、標準建設等。比如,積極推動政府采購法修改,并結合修改進程適時修改實施條例。推動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協調統一,提高政府采購法律法規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值班編輯:高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