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招標投標云網
南京招標投標協會主辦
財務指標在招標采購風險控制中的應用
楊祺霖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摘要】招標采購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范運作對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提升國有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拓展采購渠道等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深入分析財務指標在揭示供應商風險中的關鍵作用,結合招標采購風險防控的要點,探討在編制招標文件過程中如何有效運用各類財務指標,旨在有效控制采購風險,實現高質量招標采購。
【關鍵詞】招標采購;財務指標;風險控制
在深化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招標采購的風險防控能力直接關乎資源配置的效能。筆者聚焦于財務指標在供應商風險評估中的獨特價值,系統解析資產規模、盈利質量、現金流健康度等核心數據如何穿透企業運營本質,揭示不同維度的風險,以期為建立科學量化的供應商篩選機制提供實踐范式,有力推動招標采購從合規導向向價值創造進階。
在招標采購中分析供應商財務指標的意義
供應商的“可持續性”是招標采購活動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強化供應商風險控制是提升招標采購質量的重要管控手段。招標采購過程中需識別合同履約風險、產品質量風險、持續經營風險、違規轉包或分包風險等4類供應商風險。在整個招標采購活動中,采購人需在評標環節通過投標文件在短時間內了解潛在供應商的經營狀況。此時,若需快速識別供應商風險,可借助分析企業最基本、常用且權威的標準材料一-財務報告。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根據財務報告可評估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了解其規模、市場地位、經營模式及資金管理水平等,從而在評標過程中及時發現供應商風險,提升采購質量。
招標采購中的財務指標及其風險揭示作用
整體實力方面
財務報表中反映供應商整體實力的指標包括資產總額、實收資本、凈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
資產總額是衡量企業規模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體現了企業所擁有的資源總量。實收資本是企業注冊資本中已經實際繳納的部分,是開展經營活動的基礎資本,反映了股東對企業的實際投入。凈資產涵蓋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是衡量企業自有資本規模和質量的重要指標。這3個財務指標直觀地展示了企業的資本資產規模。大規模的資產資本通常意味著企業擁有更多生產資料,具備更強的融資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合同履約能力。若供應商的資本資產規模低于招標采購項目規模,一旦供應商出現重大違約,采購人可能面臨合同損失無法得到足額賠償的風險。
營業收入反映了企業的經營規模和市場份額;利潤總額則體現了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營業收入的增加意味著企業產值規模的擴大,在行業中所占市場份額的提升;利潤總額的提升則表明企業獲利能力的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提高。通常情況下,規模龐大、收入豐厚、利潤可觀且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整體實力較為雄厚,注重整體市場業務,因此為單筆訂單進行合同欺詐的可能性較低,具備更強的合同履約能力。
產品質量方面
財務報表中反映供應商產品質量的關鍵指標包括應收賬款、預收賬款、銷售費用、研發費用投入強度、存貨周轉率等。
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反映了企業在市場中的話語權。若一個企業的應收賬款遠高于預收賬款,這表明該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中地位較低,賒銷情況普遍,產品定價權較弱;反之,若預收賬款占比較高,則說明供應商產品以預售為主,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地位強勢。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直接反映了企業銷售產品的難易程度,銷售費用較低、占比越小,說明產品市場地位越高,深受市場歡迎。研發費用投入強度反映了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研發投入強度越高,表明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越大,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意味著企業具備快速提升技術水平和不斷更新產品的資本能力。存貨周轉率是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值。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存貨變現速度越快,市場需求旺盛,且產品質量經市場檢驗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持續經營能力方面
財務報表中反映供應商持續經營能力的關鍵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貨幣資金、短期借款以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等。
資產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占資產總額的比率,表明企業總資產中通過負債籌集的比例,也稱作財務杠桿,直接反映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是風險防范的核心指標之一。若企業資產負債率奇高甚至大于1,則表明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存在資金流斷裂、無法及時清償債務而導致破產等風險。
流動比率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比率是指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兩者均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若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過低,意味著企業面臨短期償債壓力,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
貨幣資金、短期借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三項指標可直接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中找到。貨幣資金越多、短期借款越少,表明企業自有資金充裕,短期內出現資金困難的風險較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若為正且數值越大,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的現金創造能力越強,主營業務具有持續“造血”能力,日常經營和發展更有保障;反之,則說明企業現金流存在風險。
經營模式方面
財務報表中反映供應商經營模式的主要指標包括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毛利率等。
通過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指標,并結合行業平均人員成本,可以大致推測企業的人員規模。除代理商外,若企業人員規模極小,則難以具備足夠的人力完成合同標的,此時采購人需警惕是否存在合同欺詐或轉包、分包的可能。
毛利率是通過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計算得出的,計算公式為:毛利率=(營業收入一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該指標反映了企業在扣除直接成本后,剩余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若供應商的毛利率在近3年內波動異常,可能表明其業務不穩定、存在虛構交易或關聯交易等人為調節毛利率的情況;若毛利率長期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則該企業可能缺乏實際業務,結合資產總額、現金流等財務指標,可進一步識別其是否為“皮包”公司。
財務指標的評價方式
采用客觀分評價
客觀分評價可以通過排序、分檔或取值判斷等方法設置固定的評分標準,由評標委員會按標準進行客觀打分:
排序法指將財務指標按一定規則進行排序,并根據排名情況給予相應的分值。其優點在于規則明確、客觀統一、操作簡便。然而,該方法僅關注供應商財務指標的相對排名,未深入考察具體數值。對于指標數值接近且完全符合招標要求的供應商,按排名打分可能過度放大財務指標得分對整體評標得分的影響。該方法適用于評價與項目強相關的核心財務指標,如在采購定制化產品時評估研發費用投入強度。
分檔打分法是將財務指標劃分為不同檔次區間,并根據所處檔次進行分別打分。該方法的優點在于客觀標準,較排序法更全面地考慮了供應商之間的絕對差值。其缺點在于設置檔次區間需根據項目特征參考多方行業數據,若分檔不合理或存在傾向性,易引發供應商的質疑和投訴,對采購人員的財務知識水平要求較高。
取值判斷法是通過設置一個標準值,將供應商的財務指標與該值進行對比,若滿足條件則得分。該方法的優點在于標準客觀、評審簡單。然而,其適用范圍較窄,“一刀切”的判斷模式僅適用于具有明確臨界值的指標,如判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正負。
采用主觀分評價
主觀分評價是在綜合評估法中,由評標委員會對供應商的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并打分。在招標文件中,通常表述為“根據投標人的財務狀況進行比較,按優良差分別得分”。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凈資產、利潤總額等反映企業整體規模的財務指標,主要用于擇優選拔,相對于其他指標,對供應商風險的揭示作用不夠直觀,因此在評分標準中可作為輔助項,結合其他因素進行主觀綜合評價。此外,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毛利率等檢驗合規經營風險的指標,因其是識別企業經營模式風險的兜底項,并無特定含義的值或排序標準,也可納入主觀分評價的范圍。該方法的優點在于打分靈活,能在識別風險的同時凸顯頭部企業的優勢,缺點則是需要評標專家具有較強的財務專業知識。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主觀分評價的方式不完全符合當前招標采購客觀化的趨勢。
財務指標在招標采購中的應用分析
不同的招標項目側重的風險關注點各異,因此需要評價的財務指標也有所區別。以下將從評標方法、標的物成熟度、履約周期等方面對不同招標情形進行詳細分析。
評標方法分為最低投標價法和綜合評估法。采用最低投標價法的項目一般具有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充分、產品市面成熟度較高、履約周期短等特征。在此類項目中,可在資格條件中簡化財務要求,如要求供應商提供1至3年經審計且審計意見為標準無保留意見的財務報表,或要求近三年無虧損。綜合評估法則是除了資格條件外,將商務、技術、價格等要素分別設值進行量化評分。在該方法中,除了要求提供財務報表外,還可將具體的財務指標納入評分標準,并根據標的物特征選取不同指標進行詳細評分。
從標的物的成熟度來看,通常可分為貨架產品和定制產品。對于貨架產品,采購人應重點關注價格、交貨周期和產品質量。價格直接由投標報價決定,而交貨周期和產品質量可以通過存貨周轉率的橫向對比(按排序法)來評估。高存貨周轉率反映該供應商的供應鏈協同效率高、銷售能力強,且產品成熟度更高。對于定制產品,采購人應重點關注產品質量、供應商的持續經營能力以及轉包分包風險。此時,可以通過研發費用投入強度的排序法評分,或依據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的分檔法評分,或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進行判斷法評分。同時,在主觀評分中,需評估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和毛利率是否存在異常。
對于履約周期短、預算金額小的項目,財務風險重要性相對較低,僅需在資格條件中要求提供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即可。而對于履約周期長、預算金額大的項目,則需重點考察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可以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按分檔法進行評分。特別是對于需要供應商墊資的服務項目,可以將貨幣資金與短期借款結合進行分檔法評分,以尋求具有較強現金實力的供應商。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分析財務指標在揭示供應商風險方面的作用,旨在通過全面了解供應商的整體實力、產品質量、持續經營能力及經營模式等關鍵信息,將采購風險防控的訴求轉化為具體的財務指標進行客觀評價。這一做法顯著提升了招標采購的風險防控能力和客觀公正性,對提升評標質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明杰,羅成,張欣迪.淺談如何從財務報表看供應商經營狀況[J].招標采購管理,2024(01):57-60.